中国科学院武汉文献情报中心(湖北省科学图书馆)是国家科技文献情报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南地区最大的科技图书馆,是中国科学院武汉科技查新咨询中心、湖北省查新咨询服务分中心、湖北省科技文献信息服务中心、中国科技网武汉分中心,并与中国光谷共建了“东湖高新技术开发区文献信息中心”、“光谷生物城信息中心”,与湖北省产业与育成中心共建“产业技术分析中心”。长期以来,立足中南、面向全国、开放联合,在能源、新材料和先进制造、产业技术分析、生物安全及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等学科领域,有效支撑了战略决策一线、科学研究一线和区域发展一线的信息情报需求。
服务战略决策一线。武汉文献中心重点开展以先进能源、新材料与先进制造、生物安全、专利标准情报研究、科学计量与评价及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等领域的学科情报和战略情报研究,形成了以快报、研究报告、年报及专著为代表的情报产品体系,呈交的研究报告多次被中办国办刊物采用,并获得国家领导人批示,为国家和中科院的战略决策和科研创新提供了坚强情报支撑,发挥国家科学思想库作用。
服务科学研究一线。武汉文献中心在长年坚持365天开馆服务基础上,不断探索创新服务模式,实行学科馆员制度,深入研究所开展如学科咨询、信息素养培训、学科情报分析、知识环境构建等全方位知识服务。同时坚持以技术提升服务,研究和开发的以“研究所交互式集成信息服务平台IIP”为代表的信息工具和平台在40多个研究所应用。
服务区域发展一线。武汉文献中心秉承用户导向、服务导向的发展理念,长期服务国家、省市区、开发区等信息需求,继续推进与中科院湖北产业技术创新与育成中心共建的“产业技术分析中心”,建成了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产业经济与产业技术数据库、信息平台、情报产品和完善的服务体系,为各级政府和众多企业提供了信息监测、产业技术分析、知识产权分析、产业发展规划、科技查新、企业素养培训等服务,受到各级领导和广大用户充分认可和好评。
武汉文献中心馆藏图书235余万册,开通数据库113个(其中全文数据库68个,文摘数据库12个,工具型数据库30个,多媒体及其它数据库3个),全文电子外文现刊17997种、外文图书45948卷/册、外文学位论文414,772篇、中文电子图书13万多种。武汉文献中心坚持全年365天8:00-22:00开门服务,全部馆藏面向社会开放服务,形成“查、阅、借、藏”一体化模式。
武汉文献中心以人为本,加强创新文化建设,努力营造“目标远大、管理规范、甘当人梯、敢为人先、竞争向上、生动活泼、团结和谐、服务高效”的图书馆文化,营造和谐奋进的精神氛围,不断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与优化,促进改革创新持续发展,推动武汉文献中心的全面发展,成为“国际一流、国内领先”的知识服务中心。
历史沿革
1956年5月成立,定名为中国科学院武汉分院图书馆
1961年1月更名为中国科学院中南分院图书馆武汉图书馆
1962年10月6日更名为中国科学院中南分院图书馆
1963年更名为中国科学院中南分院武汉图书馆
1971年3月1日与湖北省科技情报研究所合并,更名为湖北省科技情报研究所
1979年1月1日正式恢复重建,定名为中国科学院武汉分院图书馆
1981年5月5日更名为中国科学院武汉图书馆
1989年4月8日更名为中国科学院武汉文献情报中心,同时保留原馆名
2002年6月10日中心整体进入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试点。
2006年3月18日中心整合为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筹)武汉分馆
2014年3月19日,根据“中央编办复字(2014)13号”文件批准,更名为“中国科学院武汉文献情报中心”。
网址: http://www.whlib.cas.cn/